为助力新教师快速适应育人角色,系统构建德育工作体系,广东华侨中学于2025年6月30日至7月4日开展新教师培训活动。通过理论引领、案例分享、实战观摩、跟岗实践、团建活动等多维形式,全面赋能新教师专业成长,筑牢“立德树人”的教育根基。
一、德育常规培训
6月30日上午,学校精心组织了面向新教师的德育常规培训,从多维度为新教师指明了德育工作的方向与路径。这不仅是具体的德育策略与技能的职业赋能,更是一次重塑教育认知、点燃育人情怀的思想洗礼。
培训伊始,陈磊副校长为新教师树立了职业标杆,强调教师身份的榜样性,“以身作则”是德育工作的基石——作为育人者,必须先自我规范。德育处黄智坚副主任则以“立德树人守初心,提质增效担使命”为题,介绍了学校的德育体系,展示了丰富的活动形式、清晰的教师成长路径和精心设计的德育活动,让在场的新教师懂得了德育并非孤立的说教,而是融入校园血脉、滋养生命成长的系统工程。杨敏老师关于“家校共育”的实践分享,阶梯式的生涯规划课和家长导师团的创新模式,则为新教师们打开了协同育人的新视窗,使他们深刻体会到教育是家庭与学校双向奔赴的事业。郭庭光级长分享了班主任工作中需要的实用技能,带来的班主任“实战锦囊”堪称新手班主任的“生存指南”。
广州大学蔡辰敏教授从现代社会“对人的关怀的失落”切入,深刻剖析了“优绩主义”下教师可能面临的异化困境。教育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冷冰冰的分数,而是培养有温度的人,教师唯有先成为充盈的“人”,才能在课堂内外传递爱与关怀。这让新教师在重新回顾教育本质的同时,追求效率中更要守护那份对“人”的温情与关注,让教育真正回归其“育人”的初心。
这场培训为新教师注入了信心与力量,激励新教师以更坚定的信念、更温暖的方式,肩负起“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共同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德育跟岗 考前教育主题班会展示
6月30日下午,高一年级级长何苗嫚老师与黎郭凯老师为14位新入职教师进行了班主任德育工作指导与经验分享。两位老师系统介绍了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三方面体现,还提及了工作中需关注的两个重点方向:协调学生与科任老师之间的关系,进行家校沟通。
何苗嫚老师特别强调,新教师应勤于思考、主动学习,逐步形成个性化的德育理念,着力构建班级特色,打造班级品牌,塑造具有独特风格的班集体。
随后,与会教师深入高一高二各班,旁听日常的班会课。在杨斌老师执教的《诚信伴我成长》主题班会中,班会由趣味猜拳游戏切入,继而联系学生生活实例,并逐步延伸至企业、国家层面,层层递进,深入浅出。课程尾声,杨斌老师将主题聚焦于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考试意义:即其诊断学习状况、检测知识掌握、磨砺意志品质的功能。他着重强调了考试在查漏补缺方面的价值,鼓励学生以平常心积极应考。
杨斌老师的主题班会,让新教师们重新思考担任班主任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班主任工作生涯的长久规划。在观摩实际课堂中,杨斌老师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深受喜爱和认可,这从他张弛有度的课堂和学生们自如的上课状态中可见一斑。作为政治老师,杨斌老师的班会课也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和风格,让原本主题简单的班会课言之有物,贴近生活和教材。
三、德育跟岗
7月1日上午的德育跟岗培训,新教师们在德育师傅的带领下,来到了对应班级进行考勤、早读管理。师傅们悉心为新教师们讲解德育工作,同时兼顾考勤、早读管理工作。在大课间前,新教师在办公室与德育师傅交流,向师傅询问德育工作的重难点,师徒交流和谐融洽。
四、总务业务培训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主题党日活动
7月1日下午,广东华侨中学“正风铸魂跟党走 砥砺奋进新征程”主题党日活动为新教师们带来深刻的思想洗礼。同志们重现的党史经典片段还原了革命时期的抉择与坚守,为历史视频配音时字里行间的赤诚让红色精神可感可触。给7月入党同志过政治生日的环节,在重温誓词的铿锵声中,新教师们深刻体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的深意——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需以坚定的信仰引领学生成长,将党性修养融入育人实践。
7月1日下午,总务处郑广荣主任为新教师讲解报销流程,培训极具实操价值。他系统讲解财务规则后,现场打开学校财务系统演示操作步骤,从发票信息核验到项目编码填报,每一个环节都辅以具体案例说明。严谨不仅是财务规范的要求,更是教育工作者对资源使用的责任意识体现,这种规范化思维将直接影响未来教学工作的细节把控。
五、工会活动
7月2日上午,由工会郑广荣主席和工会女职委主任余一秀老师带领新教师踏上团建旅程。第一站是广州市华侨博物馆,行走其中,了解了一代代华侨的移民史、创业史和中外交流史,更深刻感悟到他们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坚韧意志,以及心系桑梓、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以“侨”为“桥”,新教师们纷纷表示,要珍惜这份独特的滋养,植根深厚的民族文化,努力培养情系家国、面向世界的新时代人才,让“侨”的精神继续焕发新的光彩,不负先辈的期望,不负学校的荣光。
随后,一行人到达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在美术馆中,讲解员重点介绍了岭南画派折衷中西,彩墨并重的特色,并对展厅中的经典作品进行了生动诠释,让新教师切身感受到了广东艺术画作的无穷魅力。讲解员还特别提到,在现在提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背景之下,可以将美术运用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就语文学科而言,无论是在阅读课上让学生想象画面,借助画面感悟意境,还是展示一幅画作,让学生为画配文,其实都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华侨博物馆的侨史脉动与赤子之心,到艺术中心的震撼心灵的美学洗礼,新教师们在交流与互动中领略到彼此的教育热忱与个性风采。这份在行走中建立的情谊,将为未来工作上的协作与互助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工会活动
7月2日下午,杨蜜老师带领着两位新老师开展了别开生面的节目排练活动。无论是朗诵者声情并茂的演绎,还是合唱队员们默契的配合,都展现了新教师对节目的热情和对艺术的追求。
朗诵节目的排练,每一次情感的投入,每一次声音的抑扬顿挫,都凝聚着新教师的思考与体悟。合唱表演则是一次对团队协作精神的极致考验,从成员走位到整体配合,从音准节奏到情感表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在排练过程中,老师们耐心细致地为新教师指导,不仅教授发声技巧和表演方法,更引导理解节目的内涵,将真挚的情感融入到每一个音符和每一个字句中。新教师们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在一次次的磨合中,朗诵的声音更加洪亮有力,合唱的和声更加和谐悦耳。
这次培训在新教师心中种下了团结协作的种子,这份宝贵的经验将指引新教师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携手前行,共创佳绩。
七、工会活动
7月3日上午,学校组织了新教师参观广州西关片区,沿途参观了泮溪酒家,感受广州人传统的早茶文化。此后,前往永庆坊参观,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的有机交融,让大家感受到了广州这座千年古城在悠久的文化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的新动力。
7月3日下午,杨蜜老师为新教师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岗前培训。在艺术楼舞蹈室内,一组教师正以激情澎湃的朗诵《我爱教书》展现教育热忱,各学科教师轮番登场:语文科刘可欣“教书使我心旷神怡”的宣言尚在回荡,通用技术科尹颖“教书使我上头”的俏皮告白也引发欢笑;当心理科邓鸿昊说出“教书使我没烦恼”,化学科窦炳新“教书使我热血澎湃”的呐喊又将气氛推向高潮。教师们用“月亮不睡我不睡”的诙谐对白,道出“作业未批难放心”的职业坚守,更以“一入杏坛深如海”的集体宣言,诠释了将师生视作亲人的教育情怀。
与此同时,另一组新教师正通过《ging gang gooli》的欢快歌舞释放青春活力。两组排练相映成趣,既展现了学科特色的多元碰撞,更实现了教育初心的同频共振。这种动静结合、张弛有度的培训形式,不仅强化了新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更通过艺术化的情感表达,让“爱教书、乐育人”的职业信念深入人心。从个性张扬的学科宣言到整齐划一的集体和声,这场培训为新教师搭建了情感联结的桥梁,为后续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蓬勃的精神力量。
八、团康活动
为团聚教师力量,帮助新教师快速进入侨中大家庭,凝聚教职工向心力,7月4日,学校开展工会活动。活动由余伟超老师主导,围绕“新学期 新起点 新目标”,从阐释工会职能到解读学校制度,为教职工搭建交流平台,注入奋进活力。
余伟超老师首先为大家阐释工会价值——作为学校与教职工沟通的桥梁,更营造出“家”的氛围,成为教职工心灵归属地。他以幽默风趣的自我介绍迅速拉近距离,分享任教科目、工作经历与兴趣爱好,轻松融入集体。谈及工会职责时,余老师条理清晰说明:配合学校党政,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指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紧扣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履行“参与、建设、维护、教育”职能,密切联系教职工,提升其思想、文化与身体素质,激发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
随后,余老师带领新教师前往体育馆进行团建破冰活动。开场,教练以简单口令游戏破冰,快速打破彼此隔阂。各队构思独特拍照口号,创意满溢。在“极速60秒”游戏中,老师们专注破译数字,体悟不同年龄段阅历、认知差异,感受团队成员多元视角的价值;“模拟战争”设定司令、指挥官、士兵角色,考验团队协作,现场氛围紧张又热烈。教官复盘总结,提炼团队协作要点,让老师们在趣味互动中收获沟通、协作经验。
从工会的作用分享,到制度对生活、工作的保障,新教师真切感受到教职工之家的温暖。这次团建活动新教师们不仅玩得开心,更让大家懂得,不管是工会建设还是教学工作,团队拧成一股绳,才能走得更远。
教育是心与心的共鸣,新教师们将以多元智慧启迪学生,以仁爱之心润泽成长,在侨中这片沃土上书写育人新篇章。未来,广东华侨中学将继续深化教师培养体系,为新教师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共同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