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下午,2025年广州市科技特色夏令营广东华侨中学人工智能分营,在开营仪式与专家讲座的铺垫后,迎来了首日核心亮点 ——“学霸天团”领航分享与《智能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动手实践,为营员们的AI探索之旅注入满满能量。
精彩速递
一、学霸天团倾囊相授 从中学科研到AI前沿的“引路课”
本次亮相的“学霸天团”,均是广东华侨中学往届优秀毕业生,凭借中学阶段对AI的热爱与钻研斩获科创佳绩,如今更跻身国内C9高校或顶尖学府深耕AI领域。他们以自身成长为样本,为营员们搭建起“中学兴趣→大学深耕→前沿探索”的清晰路径。
(一)周渝霖博士从“智能车位占位器”到“具身智能”的科创进阶
广东华侨中学2017届毕业生、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博士生周渝霖,率先带来《机器人是如何学习的》主题分享。他从高中阶段的科创经历切入 —— 曾凭借《基于光通信的智能车位占位器》获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这份中学时期的探索,也为他大学深耕智能制造埋下伏笔。
如今的他,已在ICRA等机器人领域顶级国际会议发表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并于2025年顺利升博,聚焦具身智能前沿研究。讲座中,他用通俗语言拆解“机器人学习”的原理,将抽象技术转化为营员易懂的知识;互动环节里,营员们踊跃举手,与博士的问答碰撞出思维火花。
(二)刘尚霖博士解密生成式AI的“创作密码”
2019届毕业生、现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刘尚霖,以《AI创作者,机器也有想象力?》为题,带营员走进生成式AI的世界。他从“数据收集→模型训练→内容生成”的全流程,一步步剖析AI“创作” 的逻辑,更关键的是纠正认知误区:“生成式AI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基于海量数据学习与算法优化,才能产出新内容。”清晰的拆解让营员们对AI的“创造力”有了理性且深刻的认知。
(三)“小导师” 天团分享中学AI学习的“独家秘籍”
除了博士学长,分营还迎来一批“同龄引路人”—— 他们是广东华侨中学2022至2025届毕业生,如今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 AI 相关专业,中学时期均在人工智能赛事中屡创佳绩。
颜子豪
广东华侨中学2022届高三优秀毕业生。高二阶段参加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南开大学分营人工智能课程学习。现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创新实验班。
谢东浩
广东华侨中学2022届高三优秀毕业生。2020年,项目《校园穿梭口罩状态与温度异常报警机器人》获第二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荣获“发明创业奖”铜奖、广州市第3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现就读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本科。
余俊杰
广东华侨中学2024届高三优秀毕业生。目前就读于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高中期间参加过学校开设的人工智能选修课程,获2022年广东省中小学科技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科创智造类人工智能中学组三等奖。
刘骏逸
广东华侨中学2025届高三优秀毕业生,现就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中阶段获广东省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二等奖,2023年项目《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监测车外目标快速接近的提醒装置》获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二、动手实践筑根基 从“听理论”到“做模型”的跨越
学长分享点燃兴趣,动手实践则让AI探索落地。当天《智能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核心课程同步开启,从“开题指导”到“外形制作”,营员们全程沉浸式参与。
(一)开题课:明确方向,清晰目标
教研处庄小云副主任率先带来项目开题课,详细讲解《智能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的核心任务、完成标准与时间规划,从“如何确定项目主题”到“如何拆解开发步骤”,为营员们梳理出清晰的实践路径,让后续创作“有章可循”。
(二)外形制作课:亲手搭建,解锁“智造”乐趣
夜幕降临,黄振南老师的外形制作课接续登场。他先细致讲解“智能家居模型”的各组成部分功能,再示范拼接技巧——从零件识别到组装逻辑,每一步都耐心指导。
随后,营员们分组动手,有的专注拼接结构,有的仔细核对零件,在协作与尝试中攻克 “组装难点”。最终,每组营员都成功完成了两个智能家居模型的搭建,看着亲手组装的成果,大家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和自豪。
首日的夏令营,既有学霸学长“传经送宝”的方向指引,也有亲手实践“从0到1”的探索乐趣。当AI的理论知识遇上真实的动手体验,营员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埋下了“敢想、敢试、敢创造”的种子。后续精彩仍在继续,让我们共同期待营员们在AI领域的更多成长与突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