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广州青宫橱窗剧场迎来“志愿者之夜”第19场演出(总第156期)。当晚,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广东华侨中学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融合舞蹈、器乐、演唱与朗诵的艺术盛宴。演出圆满落幕,艺术的火花在初秋的夜晚绚烂绽放。



群舞《有一个地方叫故乡》:以肢体勾勒故乡温情
演出以群舞《有一个地方叫故乡》拉开帷幕。杨蜜老师指导的管灏萱、肖雅雯等7位表演者,手持蓝白渐变长扇,用舒展的肢体、默契的配合,将对故乡的眷恋融入每一个舞步。4分钟的表演里,舞蹈动作时而轻柔舒缓,时而灵动轻快,仿佛将观众带入记忆中那个满是温情的“故乡”,为整场演出奠定了细腻动人的基调。


管乐四重奏:古典乐韵的沉浸式流淌
广东华侨中学交响管乐团单簧管声部带来的单簧管四重奏,在李晓阳老师的指导下,肖芷清、周靖翔等5位演奏者现场演绎了《哈尔的移动城堡》配乐与《爱的致意》两首经典曲目。久石让的配乐融合欧洲古典、军乐与浪漫主义元素,奇幻又深情;埃尔加的《爱的致意》则以优美婉转的旋律,成为古典音乐中“爱的情书”。8分钟的演奏里,单簧管的醇厚音色在剧场中流淌,引得台下观众屏息聆听。



女声小组演唱《奉献》:以和声传递温情
广东华侨中学合唱团女声小组带来女声小组演唱《奉献》。薛瑶琪老师指导的王宜涵、李芷暄等6位成员,以弦乐为伴奏,身着黑红搭配的演出服,用清澈又饱含情感的嗓音唱出“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的动人歌词。3分多钟的演唱中,声部间和声完美交融,将对爱人、朋友、家人的真挚情感传递给在场每一位观众。



男声演唱《上春山》:用歌声描绘春日烂漫
来自广东华侨中学合唱团男声小组的江昊隆、裴俊达等5位表演者,在薛瑶琪老师的指导下,以钢琴伴奏演绎了《上春山》。这首融合贵州民族音乐元素与古诗词意象的作品,通过“我上春山,约你来见,我攒了一年万千思念”的歌词,搭配表演者充满朝气的嗓音,将春日山间的烂漫与少年的深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朗诵《不朽》:以声音致敬革命先驱
朗诵《不朽》将演出氛围推向高潮。在杨华伟老师的指导下,邝文轩、陈希两位表演者以音乐为背景,用铿锵有力又饱含敬意的声音,追忆“以血肉之躯点燃黎明”的革命先驱,诉说“你们的名字,人民永远铭记;你们的精神,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的深情告白。4分钟的朗诵里,每一个字句都充满力量,让观众深刻感受到革命精神的不朽。

演唱《敕勒歌》《淋雨一直走从山河壮阔到信念昂扬
陈果、吴韵琪两位表演者在杨华伟老师的指导下,带来演唱《敕勒歌》与《淋雨一直走》。两首风格迥异的歌曲,串联起“从沧桑走向昂扬”的旅程——《敕勒歌》唱出华夏山河的壮阔,《淋雨一直走》则以昂扬的旋律传递“心怀热望,脚步铿锵”的信念。演唱充满感染力,为整场演出画上了一个圆满且充满力量的句号。

现场氛围艺术盛宴的全民欢
演出当晚,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前人头攒动,观众们或举着手机记录精彩瞬间,或沉浸在表演中静静欣赏。从橱窗剧场的霓虹灯光到台下的热情观众,这场艺术盛宴不仅是表演者的舞台,更是全民共享的文化狂欢。

团队合影定格美好瞬间
演出结束后,全体表演者、各指导老师一同合影,定格下这场艺术盛宴的美好瞬间。每一张笑脸的背后,都是对艺术的热爱与对志愿精神的践行。
此次“志愿者之夜”演出,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情感的传递与精神的共鸣。从舞蹈的柔美到器乐的典雅,从歌声的温情到朗诵的激昂,每一个节目都凝聚着表演者与指导老师的心血,也让观众在艺术的熏陶中收获了感动与力量。未来,广州青宫橱窗剧场还将继续与广东华侨中学艺术科共同携手带来更多优质演出,用艺术点亮更多平凡夜晚,敬请期待!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