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广东华侨中学初中校区成功举办了一场省、市教育科研课题汇报会,涵盖生物、心理、生命教育和数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活动包括中期检查与结题报告,集中展示了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阶段性成果与创新实践,会议由学校教研处副主任陈凤华主持,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正高级教师吴平生、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黄少旭、广东广雅中学心理科组长吴小建等多位校外专家和武四海副校长莅临指导,为课题深化校准方向、凝聚共识。

武四海副校长致欢迎辞
一、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中期汇报:聚焦“问题解决”导向

杨绍玉老师作中期汇报
杨绍玉老师主持的2025年度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课题《“问题解决”导向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顺利完成中期汇报,杨老师从七大维度系统汇报了课题进展。专家组在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后,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给予高度认可。黄少旭副教授指出,课题立足新高考背景,课堂实践案例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已达到预期目标,同时建议后续增加学生学业成就数据佐证,并考虑将题目优化为“‘问题解决能力’导向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研究”,为下一阶段研究指明了方向。

黄少旭副教授作专家点评
2、心理课题顺利结题:正念训练有效改善学业情绪

陈凤华老师作结题报告
陈凤华主任主持的广州市中小学(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四五”规划课题《中学生学业情绪特点、影响因素及其正念训练干预研究——以广州某中学为例》顺利完成结题汇报。该课题通过调查研究厘清了中学生学业情绪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对初中生开展正念训练干预。研究采用实验法,将同质学生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在心理课中对实验组实施正念训练。结果表明,正念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业情绪水平。课题组还编写出一套科学系统、兼顾知识与操作的正念训练方案,受到评审专家一致好评。吴小建专家认为,该课题选题价值高,紧扣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研究基础扎实、方法规范,成果具备校本化推广价值。建议后续扩大实验校范围,增强代表性,并积极申报更高层次课题与教学成果奖。

吴小建科长作专家点评
三、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结题:构建“学科融合+价值引领”新范式

杨豪老师作结题报告
杨豪老师主持的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感恩・责任・成长——高中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顺利完成结题汇报。杨豪老师从时代背景、研究目标与育人价值入手,系统呈现了课题从理论构建到实践落地的全过程。课题组通过文献综述与问卷调查,梳理国内外生命教育研究脉络并把准学生认知现状,进而聚焦人教版生物学新教材,筛选分类生命教育元素,创新构建“学科融合+价值引领”教学策略体系,形成系列优质案例与学生活动手册,实现生命教育从课堂向自主探究延伸。专家评审高度肯定课题的规范性、实用性与创新性,认为其有效填补了高中生命教育校本化实施的空白。黄少旭副教授建议课题组进一步梳理优化成果,修订已出版书籍,推动形成标准化资源包,持续扩大生命教育的育人辐射面。

专家组点评
四、初中数学问题链研究结题:探索深度教学新路径

肖莲花老师作结题报告
肖莲花老师承担的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2023 年度科研课题《基于深度教学的初中数学问题导向学习与问题链设计研究——以“微专题复习课”为例》顺利完成结题汇报。肖莲花老师以“为何研究、如何研究、研究何果与未来何向”为主线,清晰勾勒课题全貌。课题直面深度教学与问题链设计的现实挑战,通过文献研究、准实验、问卷与课堂录播等方法,系统推进问题链设计与高阶思维培养。吴平生教授在点评中充分肯定课题价值,强调问题链应兼顾具体数学问题与思维进阶,并为进一步深化研究提出宝贵建议。

吴平生教授作专家点评
五、总结:以研促教,持续推动教育创新

本次多项课题汇报会的集中举行,不仅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更是推动区域学科教学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各课题组成员均表示,将充分吸收专家意见,以终为始、砥砺前行,在后续研究与实践中不断突破,力争形成更具影响力和推广价值的成果,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