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堂 助力新高考(地理科)丨精彩纷呈 各具特色
2020年12月3日,由广东华侨中学主办,清远市华侨中学、中山市华侨中学协办的三校同课异构活动在广东华侨中学举行。同时,广东汕头华侨中学和顺德德胜中学也到校观摩。
本次同课异构,地理科的课题是《区域农业发展》,三位地理老师都以不同的案例,独特的风格,巧妙的课堂设计,带给了学生们三节精彩的课堂。
广东华侨中学的陈舒容老师,以云南普洱咖啡为案例,以电影《一点就到家》三个年轻人回普洱种植咖啡的创业故事导入,带领学生分析普洱的自然特征,发展咖啡种植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分析咖啡种植会对当地环境带来的问题,最后为区域农业发展提出可持续发展措施。
清远市华侨中学的张辉老师,现场给学生们带来了本校老师自已种植的菜心,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特别是讲到菜心还可以生吃的时候,学生们都沸腾了。张老师告诉大家,从2006年开始,广东的菜心已转入宁夏开始大规模的种植。宁夏与广东地域相隔遥远,为何也能种植广东菜心呢?带着这个疑问,同学们开始对宁夏的气候、土壤以及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还把分析结果写在了黑板上供大家参考讨论。
中山市华侨中学的闫婷婷老师则向同学们推荐了中山市神湾的菠萝,以菠萝的“甜”来做主线,带领学生分析具体条件,例如为何“夏季果”比“秋季果”甜,为何南坡果比北坡甜,最甜的菠萝分布在神湾镇的哪里。课后不少学生和听课老师都表示一定要品尝一下中山神湾的菠萝。
三节精彩的地理课,不仅是知识传播的课堂,视觉的盛宴,还是三场“特色农产品推介会”。
课堂结束后,五校的地理老师齐聚地理专用室,共同探讨新高考课堂的新模式。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广东华侨中学邀请了广州大学的何亚琼博士来进行评课。
何亚琼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就职于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现主要从事中学地理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研究,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文章二十余篇,参编广东省研学旅行教材,广东省STEM科创教材八年级主编等。
何博士主要围绕课堂内容设计的层次性,组织形式的层次性,情境创设的趣味性,学生问题的显性化等问题,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新课堂的模式,到会的老师们顿觉豁然开朗,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研讨会圆满结束,最后由何亚琼博士向三位授课的老师颁发了三校同课异构证明书。
活动结束之后,五校的地理老师们都依依不舍,仍然相互取经。大家互相邀请明年再聚,希望把这种有意义的活动延续下去。
在这次三校同课异构活动中,我校高二地理备课组承担了公开课的任务,虽然上课只有陈舒容老师,但整个备课组从初备、试讲、修改、磨课到最后上课,备课组三位老师全员投入,全程参与,向学校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高二备课组成员彭菲、陈舒容、龙志昆老师在投入地备课
活动当日,地理科全员参与,分工合作,组织、引领、录像等事宜有条不紊地进行,体现了地理科团结协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