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了落实《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中小学暑期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关于暑期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科学育儿理念,正确看待考试成绩,合理安排暑假生活等要求,广东华侨中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开展“温馨暑假,和谐亲子” 家庭教育指导系列活动。
如何养育孩子?物质条件方面:孩子生理上的成长离不开食物、水、阳光和空气;精神条件方面:孩子心理上的成长需要充足的营养。心理成长包括认知、情感、人格方面的逐步完善,它需要家长耐心的陪伴和培育。笔者作为一名学校心理老师,在接触众多学生咨询案例中,感触最深的就是我们的孩子大多数心理问题是养育中的问题。现在我们国家生活条件好了很多。物质方面,大多数孩子可以过上吃喝无忧物质充足的生活;但精神条件方面,父母能给予孩子的就显得相对匮乏。记得在《生命·成长》纪录片其中一期,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说:“中国的父母应该学习心理学。”但现实是,我们的父母很少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那么,作为父母,如何养育心理健康的孩子呢?
12岁以后到青春期,父母要做的是给予孩子生涯引导及启蒙。
心理学家李玫瑾老师指出,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尤其是初一、初二年级,父母一定要跟孩子聊天,多了解孩子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作为家长,不能只只盯着孩子的学习不放,也不是天天逼着孩子“刷题”去赶超别人,而是兼顾学习,多管孩子,关注孩子内心真正喜欢和擅长的东西,尊重孩子个性的发展,帮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记得一次跟同事外出培训,说起她家儿子上初中后每天都喜欢跑过来找妈妈聊天,但儿子规定妈妈不能跟她聊学习,妈妈很苦恼,感觉不谈学习好像就没什么话可以聊了。建议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思考“我想要做什么”才是孩子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生活里只剩下学习的孩子,今天可以顺利通过中考、高考、但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目标在哪里的人很难经历人生的大考。做父母的要多引导孩子活出自己,未来才有路。学习对于孩子而言,固然重要,但不是孩子唯一的路,也不是实现孩子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作为父母应引导孩子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激活他的天性,找到他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作为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从小引导孩子树立职业意识,培养职业兴趣,立下职业目标,并且根据目标,有意识地培养他的结果。
比如,小文的父亲是一位大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在小文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他灌输很多商业方面的知识,还常常引导小文在学业上不断提升自己。由于爸爸工作很忙,经常需要出差,爸爸为了可以跟小文多接触,从小文七八岁开始,每到寒暑假,都会带小文跟爸爸工作的地方,爸爸开会时小文也会在会场,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听一帮大人“吵架”。他说,因为从小就跟爸爸一起去上班,使他知道,要想顺利办成一件事情非常不容易,也了解了爸爸的工作日常是怎样的。所以,他在爸爸的影响下,小文很小就有了要怎样升学,要做达到什么目标。作为父母,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参与到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暑假期间,如果可以,带孩子去一起上班,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氛围,既可以增加亲子共处时间,也可以让孩子体验在职场中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以及态度。让孩子除了知道学习之外,更要了解真实的生活以及父母的职业,开启生涯启蒙,引导孩子自己制定生涯目标,这样孩子才能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而学!
作为父母,不应只关注自己给孩子提供了什么样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真心的付出与陪伴。满足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其实我们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情感关爱以及真心陪伴。希望家长在百忙之中抽空多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了解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需要把控的关键点,以及如何培养具有完善品格的孩子。只有科学养育,才能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