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新教材的落地实施,深度交流与学习全国一线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的成果和优秀经验,帮助教师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体系,提升专业能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为续写侨中教育新篇,学校为老师充电加油。2024年11月8日至11月10日我校由朱国璋副校长带队,利启明、余淑彦、蔡志源、胡嘉欣、潘晓敏、黄琼、于莉、章琎、石欣、彭瑛、刘佩、于春艳、黄小娟、柴瑞、冯梦妮、李敬阳一行17人赴北京培训学习。
一、培训情况介绍
此次培训历时3天,11月8日参观北京市京源学校(莲石湖分校),主要形式是主题报告、名校观摩、听课、座谈交流等。11月9日—11月10日,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和第六届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暨第二届海淀基础教育学术会议。大会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围绕“铸魂·强师: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主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朱之文,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海淀区委书记张革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讲话。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小华到会指导。海淀区副区长武凯主持会议。包含六个内容单元,共有5个主旨报告、5个专题报告、2个局长论坛、4个校长论坛和6个教师论坛。会议采用现场会+在线直播的形式举行。
二、培训的收获与思考
(一) 观摩研修 思悟笃行: 参观北京市京源学校
11月8日,朔风清冽,冬阳正暖。怀揣激动的心情,我校一行17人前往北京市京源学校莲石湖分校参观学习。
这是一所2014年建校的小学、中学一贯制学校,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永定河畔,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学校以“为人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为核心理念,注重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滋养学生,最大限度地为孩子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实现学校、学生、教师共同发展。作为一贯学制的学校,京源学校莲石湖分校更加注重德育一体化体系的建设,在中小学各年级制定不同的德育培养目标,在各个年级开展经典德育活动,并且长期坚持一以贯之。
学校还有一个特色传统活动,就是以英雄人物命名自己的班级。每个班级都选取一位科学家、革命家等英雄人物,去了解英雄人物背后的故事和精神。所以我们在学校参观时,看到有袁隆平班、屠呦呦班、钱学森班、周恩来班等,这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每个班级都会围绕着这个英雄人物来开展班级活动。
校园文化中,处处渗透着五育并举的育人模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中,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温馨、舒适、有内涵的成长天地。
听课环节更是丰富多彩。老师们走进京源学校的课堂,观摩了不同年级、不同风格、不同学科的课堂。京源学校老师们以扎实的教学功底、创新的教学思路和生动的教学情境,为听课老师们展示了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勇于表达,展现出了良好的学习风貌。
最后,两所学校进行座谈交流,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二)铸魂强师精神引领: 北京学术论坛
2024年11月9日至10日,17位老师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和第六届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暨第二届海淀基础教育学术会议,大会主题为“铸魂·强师: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
9日下午,聚焦大会主题,2个局长论坛和4个校长论坛平行开启。局长论坛设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论坛分设在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学校、北京市一〇一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和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报告围绕区域教育综合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高质量育人、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校家社协同育人等话题,聚焦区域、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多维度探讨,分享理性思考成果与创新性实践经验,12位点评专家围绕发言主题与内容进行了深入点评,为区域、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的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指导。
10日上午,聚焦大会主题,6个教师论坛平行开启。围绕身边的好老师、大思政课的教学与教研创新、科学教师指导学生做中学、人工智能为教学增智、跨学科实践的设计与实施、校本教研的顶层设计与实施等话题带来主题发言,11位专家围绕发言主题与内容进行了深入点评,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指导。
聆听教育专家们对教育前沿理念的深度剖析,让我们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未来教育将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与创造力。论坛从宏观教育政策解读到微观课堂教学技巧,从学生心理健康关注到教育技术应用,论坛全方位地为我们补充了知识与技能。此次论坛为我们在教育之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让我们满怀信心与期待,将所学所思融入日常教学,为学生的成长与未来贡献更多的力量。论坛让我们收获颇丰,老师紧张学习之余每天写心得,记录下学习的点点滴滴。
(三)对今后教育教学启迪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育人能力
培训中的每一位老师都在不断强调新形势,正如学校也在不断倡导和实践的理念,需要教师们的不断变革和创新。学校目前所选择的培训形式真正能够让老师们接受最新的资讯和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让老师们不断更新,不断发展,不断符合新形势对于老师们的要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每一次的培训和学习机会都是学习新知识更新旧观念的良好机会,只有不断地顺应新形势,提升自我发展,才能够培育出五育并举的新时代青年。
2.坚持价值引领,承担教师责任
无论是教师亦或是班主任老师,都有着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主要责任。教师要发挥教学环节和师生互动在学生全面成长中的主渠道作用,结合课堂教学知识,抓住教育契机,进行价值引领。
3.敢于实践创新,更新教学理念
论坛强调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启示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传授知识,更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创新能力。论坛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倡导个性化教育,跨学科教育在论坛中受到广泛关注,它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可以借鉴这种理念,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设计跨学科的教学项目或课程,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部分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朱国璋副校长学习心得
首都师大附中语文组田云老师分享了“成达四修课程体系下语文的生命教育”,这一理念引发了我深刻的思考与感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思考如何通过教育塑造学生的品格,形成他们对生命的深刻认知。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官方定义中的概念,更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时刻践行的理念。
余淑彦老师学习心得
《家校社协同育人,创新实践论坛》三地五校五位校长的分享介绍经验三位专家进行点评,让我对校家社协同育人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校家社协同育人,是重要的,而且是要被重视的,学校要加强对家长的指导服务,用好社会资源,用好社工。家长要主动协助学校,相互信任,学校家校之间要有共同的愿景和理念,达成共识才能达成认同与协同。
章琎老师学习心得
《指导学生“做中学”》的专题讲座,“做中学”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在“做”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作为一名化学老师,我是会更注重化学学科的相关内容,并积极思索其讲授的内容应用于我校初三化学教学的可能性。
冯梦妮老师学习心得
听完五育融合视域下的课程教学改革讲座,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且全面的认识。开篇的王凯教授用几张明晰的房子图示,归纳总结了“五育”之间的关系,现行比较流行的有“联结说”、“联通”说以及“一体说”,即德智体美劳,它们相互关联、渗透,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新时代综合性人才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
胡嘉欣老师学习心得
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和第六届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暨第二届海淀基础教育学术会议》。这次会议不仅是一次学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升华。我深感荣幸能够参与其中,并聆听了多位教育大咖的精彩演讲,尤其是人大附中校长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介绍,让我受益匪浅。
黄琼老师学习心得
在北京为期三天的交流活动,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我的教育视野里徐徐展开,每一笔每一划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我带来了无尽的启发和思考。它为我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我将带着这些收获回到自己的教育岗位,努力为学生打造更优质、更全面的教育。
李敬阳老师学习心得
来到京源中学,参观了美丽的校园,感受了学校的文化氛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幸听到的两节初一的数学课和英语课。这两节课朴实无华,没有花哨的表演,注重基础和练习,真正体现了向课堂要质量。
刘佩老师学习心得
我参加了《教师论坛2:大思政课:课程教学与教学创新》的专题讲座。我深刻认识到“大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在课程教学方面,不能局限于传统课堂,需整合多种资源,让思政教育更贴近生活实际。教学创新则是关键驱动力,利用新媒体等手段,打破时空限制,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具备广阔视野,挖掘社会热点中的思政元素。同时,多方协同育人也至关重要,形成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共同助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推动思政课朝着更有活力、更具实效的方向发展。
潘晓敏老师学习心得
我参加了关于跨学科实践的报告会。跨学科教学设计强调将语言学习融入科学、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尝试引入更多跨学科元素,比如结合地理知识讲解英文旅游文本,或是通过历史事件分析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此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彭瑛老师学习心得
在为期两天的学习中,我聆听了诸多教育界领导与专家的精彩演讲,并参与多个分论坛的深入讨论。每一位演讲者和与会者都怀着对基础教育的深切关爱和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情。通过这次学习,我加深了对教育家精神和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要求的理解,也对未来的教育实践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