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年里,新班主任们凭借学校搭建的师徒结对平台,不断充实自我,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快速的成长与蜕变。与此同时,他们也在这一过程中,对教育有了更为深刻、更为细腻的体悟。2025年5月30日上午,广东华侨中学高中校区举办了2024-2025学年师徒结对座谈会,在活动中,各位师父和徒弟们踊跃发言,纷纷分享了这一年来的心得和感悟。


李伟民老师

黎郭凯老师
李伟民老师
作为一名新班主任,我深知德育工作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是塑造学生品格、价值观的关键。在班级管理方面,我完善了班规的制定、班委工作的安排以及班级学生德育分的量化标准,优化了班级管理的设计;在设计班会活动时,高一级两位级长指导高一班主任团队在定时并定期地组织和开展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班会讨论。在与偏长生的沟通中,我学会了改变与偏长生的互动方式,尝试与其建立兄弟般的关系,从而赢得偏长生的信任,有利于后续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黎郭凯老师
我和李伟民老师每周都会专门抽出时间,面对面深入交流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碰到突发情况也随时沟通。交流中,我先是将班级管理基础理论、不同阶段学生心理特点等知识详细讲解给他,帮他筑牢根基。而后带着他参与到班级日常管理实践里,从晨读到课间,从班会组织到活动策划,手把手教他如何操作、应对。遇到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探讨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他不断成长,从起初的懵懂,到如今能妥善处理不少班级事务,进步非常明显。

梁宇轩老师

楼嫣红老师
梁宇轩老师
这一路走来收获良多,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一、榜样。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我总是以楼老师作为榜样,我以楼老师对班上学生的要求来要求我们班的学生,慢慢让班级养成了脚踏实地、一心向学的学习氛围。
二、学生的改变与成长。学生是班级的主体,一个班级能成为什么样的班,更多地是由班级里的学生所决定的,而不是由班主任决定的。因此,班主任不仅是一名管理者,更是一名育人者。只有学生成长了,班级才会改变。管人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育人,“让学生成长”才能让班级变得更好。
三、团队。在高一级组,我时常会感到“团队”的力量。当遇到不知道怎么去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只要是在办公室,随便问哪一位有经验的前辈,他们都会毫无保留地向我传授他们的经验。班主任工作有时候确实会让人感到很无力,但因为有我们整个高一年级德育团队的存在,很多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楼嫣红老师
在这一年里,我主要从班级管理和家校联系两个方面对梁宇轩老师进行指导。
在班级管理方面,梁宇轩老师展现出了很强的执行力和管理能力。他接手班级后,迅速制定了详细的班级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对于班上那些比较“滑头”的学生,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采取了耐心引导和严格约束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明白纪律的重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成绩也逐渐提高。他的这种管理方式不仅让班级秩序井然,也让学生们心服口服。
此外,家校联系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环节,梁宇轩老师在这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他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同时也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他的这种家校沟通方式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认可,也让班级管理更加顺畅。

张译元老师

刘杰霓老师
张译元老师
作为一名入职一年的高一班主任,这一年在德育工作中收获颇丰。军训时,学生初入校园,纪律意识淡薄,我跟着刘老师学习管理技巧。她告诉我,军训不仅是锻炼身体,更是培养纪律意识的契机。她让我在学生训练时站在队伍前,用坚定的眼神和清晰的指令引导他们,同时留意身体不适的同学,及时关怀。
在日常管理中,刘老师教我如何观察学生。她提醒我关注课堂上走神的学生,课后主动找他们谈心,了解原因。
这一年,我从刘老师身上学到很多。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德育工作要用心、用情。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但我会继续努力,把这份责任和爱传递给每一个学生,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刘杰霓老师
作为张译元老师的班主任师父,在这一年里,我和译元也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
张译元老师这个00后姑娘身上既有年轻人的创新劲儿,又有老教师般的沉稳,把班级带得有声有色。她不仅对待教学十分认真,在处理学生问题上也是有很多的方法。面对新班级很多的棘手的问题,她能井井有条地处理;面对学生的无理取闹,她虽然被气哭过,但也能马上能调整状态,满血复活;面对家长的推卸与无理,她也能情绪稳定应对。遇到突发情况,犹豫不知何种方法能够更好解决时,她总是会悄悄问一句“杰霓姐,遇到这个问题你会怎么解决”,然后商量着一起去更好的处理。
在她的身上,我也学到了他的坚持不懈的韧劲以及稳定的情绪。祝你越走越好!

吴奕璇老师

谭宇斌老师
吴奕璇老师
这一年的实践让我逐渐认识到,班主任不仅是管理者,更是学生们的成长陪伴者和价值引领者。也深刻地体会到班主任这份工作是个细致活,我们就像寻宝者一样忙忙碌碌去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一位学生都有独特的闪光点和无限的潜力,而我的职责就是找到开启他们智慧之门的钥匙。
在这一年里,班主任工作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力的提升,从慌乱到有序,到现在大致掌握了班级常规管理、活动组织的方法;看到学生在运动会上为集体拼尽全力,我感受到“班主任”三字的分量;也开始理解“因材施教”的真谛——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对症下药。
以后,我也会积极向其他优秀班主任请教,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借鉴他们的成功做法,不断提升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
谭宇斌老师
作为奕璇的班主任师傅,在这一个大半年指导她班主任工作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个人也成长了很多。
奕璇的班主任工作做得很认真细致,学生都非常喜欢找她,每次大课间不跑操的时候,总有学生积极主动的跑过来问她物理问题和聊天,在她的带动下,4班的物理学习氛围很浓厚,我去听课时学生在课上总是积极的探讨物理问题,课间也不乏讨论物理难题的声音,我认为这是因为奕璇个人魅力,让学生喜欢上她,进而喜欢上物理这个学科,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好的,我相信,奕璇只要不断积累经验,继续保持现在的工作态度,以后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班主任。

张新瑶老师

何苗嫚老师
张新瑶老师
到本学期结束,如果班主任工作证明来看,我竟然已经有了8年工作经验。但却是第一年担任高中大教学班的班主任,是实打实的新手班主任。
从学期初班级管理架构的搭建、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梳理,到宿舍问题、家校沟通等方面,师父都给了我很多建议。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上学期中,一个男生宿舍扣分特别严重,即便我反复批评教育,仍收效甚微。这时候,师父了解到我面临的困难,并帮助我一起进行了处理。通过“共情学生+分析问题+学生反思+形成约定+个别学生重点突破+跟进落实+及时反馈(表扬进步、提醒不足)”的系列举措,这个宿舍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扣分明显减少。师父用实际行动教会我,教育需要耐心与智慧。
德育工作这条路很长,我们还有很多该努力的,而我们也确实在努力着。
何苗嫚老师
张新瑶老师虽然入职侨中不足两年,但已经是一位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的“老”教师。因此,从新生军训到开学后的管理,我采取的方式的经常“观察”,但没有过早“干预”。我发现,张老师在班级日常管理方面很严格、也愿意付出,班级情况整体稳定,但总是有那么几个“特殊”的学生,导致班级逐渐出现了部分学生课堂上过于活跃,个别学生偶尔自习课旷课去打球、宿舍因讲话被扣分等问题。我“观察”到,每次处理问题,张老师都很认真,也比较及时,但就像“打地鼠”一样,既消耗精力,又无法完全解决问题。
我跟张老师交流了对学生管理的想法,学生管理并不是单纯的“管理学”,而是“育人”。学生犯错、违纪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从帮助学生成长、成熟的角度关心和引导学生。育人工作非常繁琐,偶尔会疾言厉色,也有和声细雨,但是共同点都是用心。

张媚柔老师

付颖婧老师
张媚柔老师
初任班主任时,我常因班级管理事务焦头烂额,只能通过不断学习与模仿摸索前行。从班级制度建设、日常纪律维护,到处理学生矛盾冲突,我频繁向师父付老师请教,她总是耐心倾听,为我提供多样解决方案,助力我在实践中逐步成长。
与付老师相处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优秀班主任独有的魅力 ——“温和而坚定”。但这份温和并非毫无底线,当学生触及原则问题,她会严肃指出错误,以不容置疑的态度引导学生正视问题、承担责任。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教育温度与原则的完美平衡,这也成为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迟到、课堂睡觉、违规带手机等问题频发,我与学生似乎总陷入 “犯错 - 惩戒” 的循环,矛盾不断。而付老师 “温和而坚定” 的处事之道,为我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付颖婧老师
与两位年轻教师的交流,始终围绕着“如何更好地育人”展开。我们常围绕学生管理中的共性问题各抒己见:手机如何管理,如何进行家校协作?作业迟交现象背后折射出哪些学习心理?学生迟到是习惯问题还是家庭因素?每一次讨论都像一场“头脑风暴”。针对手机依赖问题,我们共同讨论,将家长宿舍群监督与教师监督结合;面对作业拖延,我们尝试将“时间管理”主题融入班会课,让学生反思时间规划的重要性。同时,我特别想提到媚柔老师对德育工作的投入。晚修时间,她的身影总出现在办公室,或俯身倾听学生倾诉,或轻声疏导情绪困扰。这些细腻的德育实践,让我意识到我们不仅是管理者,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点灯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教育情怀,同时也更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何为“教育初心”——媚柔老师晚修时的耐心倾听,家铭老师讨论时的热烈眼神,都让我看到教育者最珍贵的品质:真诚与热爱。

范洪彬老师

杨斌老师
范洪彬老师
我的德育导师是杨斌老师,他是一位敬业、认真且负责的老师。他每周都会花大量时间陪伴学生,以温和耐心的方式引导学生遵守班级管理秩序。然而,我最为敬佩的是他成熟的德育经验和德育方法。
在面对学生问题时,杨老师总能迅速找到问题的核心,并围绕核心组织出一套解决步骤。
此外,我认为我们高一级组的通力合作也是我成长的重要因素。我们每天都在跟不同类型的问题打交道,不得不互帮互助。在处理学生特殊情况的过程中,两位级长也给予我们其他班主任很大的支持。
综上所述,在杨斌老师的指导和高一级组的通力合作下,我在班级管理方面取得了不少进步。这些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德育工作既需要干劲,也需要巧劲,更需要团队合作和互相支持。
杨斌老师
范洪彬老师秉持“虚心学、用心听、潜心悟”的态度,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家校沟通,遇到问题总是主动请教、认真倾听建议,将所学灵活运用于实践。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范老师展现出极强的创新意识。他摸索出一套贴合学生特点的管理方法,营造出和谐向上的班风,深受学生喜爱。面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类问题,范老师总是第一时间及时解决。例如,针对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难题,他会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并督导实施;发现学生情绪波动时,他也会及时找学生谈心,并与家长沟通情况,共同分析原因、疏导情绪。
在家校沟通与管理方面,他同样展现出极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日常工作中,他坚持高频次、高质量地与家长保持联系,主动搭建家校共育桥梁。这种主动作为的家校管理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更赢得了家长的充分信任与支持。
范老师以谦逊的态度、扎实的进步以及身上洋溢的活力与创新思维,在班主任岗位上站稳脚跟,为校园增添了青春动能,我亦从他身上收获和启发良多。

邱英杰老师

吴睿老师
邱英杰老师
在跟随吴睿级长学习的半年中,我通过“观察—实践—反思”的循环行动模式系统提升德育能力。日常工作中,我坚持观摩吴睿级长的年级、班级管理细节:从早读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到突发事件中如何平衡原则与温度;从与家长沟通时的语言艺术,到班会设计中价值观引导的隐性渗透。
德育工作既需要长期的班主任工作,更需要教育智慧。吴睿级长会结合具体事件和学生情况,引导我剖析事件本质,高效处理学生德育问题。初一学生在学习习惯和品德行为方面存在非常多的差异,吴睿级长积极联系多方,对多起学生事件居中协调,贯彻“让批评成为教育而非惩罚”,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在吴睿级长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情怀和智慧。
吴睿老师
与邱老师的师徒协作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概括:制度共建、日常督导、技术赋能,共同推进班级建设:
1.制度共建:开学初通专项研讨,共同制定班级公约、班干部培养方案等6项管理制度,迅速搭建班级管理各项管理制度。
2.日常督导:每日利用课间10分钟,对班级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交流,复盘。
3.技术支撑阶段:创新班级日常管理手段,将信息技术与班级管理深度融合,用小班级小管家,打造"班级积分云管家"数字化管理。
在朝夕相处中,我欣喜地看到邱老师形成了三大鲜明的带班特色:
1.刚柔并济的教育智慧:本届初一2班男女生比例接近3:1,男生特别调皮,经常要处理各种班级突发事件。对于新手班主任来讲,确实是很大的挑战。邱老师能够"倾听-共情-引导"三步沟通法,成功化解班级各种突发事件。
2.技术赋能的创新意识:邱老师作为信息老师充分发挥信息专业优势,将信息技术与班级管理深度融合,用小班级小管家小程序,可以实时反馈同学每天的在校情况,打造"班级积分云管家"数字化管理系统,使班级管理效能大大提高。
3.静待花开的育人情怀:坚持"每个孩子都是待绽放的花蕾"理念,为特殊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能够发掘每个同学的闪光点。
邱老师作为为教学优秀的学科教师,用行动证明同样能成为卓越的班主任。期待未来我们能继续携手,在教育的沃土上共同播撒希望的种子。
师徒结对薪火传,青蓝相接谱新章。新班主任们怀抱着满腔教育热情,虚心学习,在师父的提灯引路中砥砺前行,那些在办公室的并肩作战、在休息间的热烈讨论,都将化作滋养教育的养分,让广东华侨中学的这片沃土,永远生机勃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