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6日下午,广东华侨中学2022-2023年市级规划课题结题报告会在广东华侨中学高中校区五楼大会议室举行。
会议现场
担任结题报告会的审议专家有广州市培正中学崔美龄副校长、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南沙实验学校(12年制)高中思政课中学政治正高级教师陈春芳老师、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物理竞赛总教练曹卫东老师。三个课题组全体成员参与了本次活动。会议由我校教研处副主任陈凤华老师主持。
会议开始麦剑文副校长在结题报告会上致辞,向莅临我校指导结题报告会的专家表示感谢,肯定了课题研究对我校教育教学的影响并希望课题组的教师们通过专家们的指导得以成长。
按照会议流程,专家组推荐崔美龄老师担任专家组组长。本次参与结题的分别是物理科谭宇斌老师的《基于STEM教育理念设计的“电路及其运用”单元整体教学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英语科黄喆雯老师的《基于体裁分析理论的高中英语阅读主旨大意题解题策略研究》和英语科李晓燕老师的《学习活动观视角下初中英语主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在崔老师的主持下,三位课题负责人依次做了结题报告。
一、谭宇斌老师汇报
首先,谭宇斌老师作为课题主持人,代表了他们课题组进行汇报,他们课题组的题目是《基于STEM教育理念设计的“电路及其运用”单元整体教学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是一个萌芽课题。他指出,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高层次模型,也是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成分,而在物理课堂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却尚无定论。因此,课题组将能有效培养学生科学技术工程素养的STEM教学6E模式与传统高中物理课程相结合,在“常见电路的元器件”教学中,引入以“自制交通信号灯”为课程主线,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小单元教学,在教学后利用《物理科学探究能力评价量表》对两组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测评,结果显示,实验班整体科学探究能力得分有所提升,但是总体与对照组没有显示出显著性差异,在“提出问题与假设”与“信息分析与解释”维度中,实验班和对照班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在“报告交流与反思”维度中,男生显示出了显著性差异,女生没有,最后指出了本次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的展望。
课题主持人谭宇斌做结题报告
专家们认真听取了课题主持人谭宇斌老师的汇报,并轮流点评。陈春芳老师首先肯定了课题组结题材料的完善与充实,认为作为萌芽课题能有这么丰富的材料实属难能可贵,并就课题目标、课题内容的部分内容提出详实的修改建议。曹卫东老师作为物理科教研专家,首先肯定了该课题的理论意义:认为该研究可为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其测评的相关研究提供较好的研究范本和研究数据,为STEM教学本土化的相关研究添砖加瓦,并为学校培养创新人才,探索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途径提供参考。曹卫东老师就后续研究的对象,范围,补充了许多可行性极高的建议,为课题组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最后崔美龄老师作总结性点评,认为该课题材料完善,研究流程规范,结果具有科学性,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是一个好课题,并就课题结题报告书中的规范、概念界定、术语表述等一些小问题提出了修改建议。
二、李晓燕老师汇报
李晓燕老师进行了《学习活动观视角下初中英语主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结题汇报。李老师介绍了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指出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本课题组旨在英语教学中,以整合六要素的学习活动观为路径,师生通过共同参与一系列层层递进,反映语言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关联性的活动教学设计,从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课题组成员通过相关理论研究学习,在教学中按单元提炼主题进行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在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等诸方面的融合发展,运用活动观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建构相关主题的知识,挖掘单元内不同语篇背后的深层意义,形成相对完整的对该主题的认知、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课题组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时,综合考虑单元各模块内容所要表达的意义并发现其关联,从育人的角度思考单元内容对学生成长的价值和意义,探索更具系统性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课题主持人李晓燕做结题报告
专家们认真听取了课题主持人李晓燕老师的汇报,审读了课题的成果材料,分别对课题的结题汇报做了以下详细、专业、细致的点评和指导:专家们充分肯定了李老师课题的研究价值。首先,专家对课题的研究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课题紧扣当前英语教育改革的热点,深入探讨了英语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对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课题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所创新,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为英语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对课题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实施也表示了肯定,他们认为,课题团队在研究中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采用了科学的实验设计方法,确保了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在未来研究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研究方法探索和创新,以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最后,专家也对课题取得的丰富成果表示了赞赏。他们认为,英语学习活动观课题结合实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英语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随后,专家们也从报告规范性进行了点评,如研究内容主要围绕什么写,要用陈述句表达,不能用问句等,其次研究成果需要罗列呈现。同时,专家团队也建议课题团队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加强对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更具操作性和推广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他们希望课题团队能够继续深化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三、黄喆雯老师汇报
黄喆雯老师做《基于体裁分析理论的高中英语阅读主旨大意题解题策略研究》的结题汇报。黄老师从课题研究背景、研究概念界定、研究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成果与延伸八个方面对课题进行结题汇报。回顾整个研究历程,黄老师指出,课题组以学生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切入点,结合对关键词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确定课题的研究方向并共同讨论出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之后,课题组通过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对应的阅读解题策略,并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评估其应用效果,经过反复测试和不断改进,最终提炼出基于体裁分析理论的阅读解题策略,归纳出基于体裁分析理论的阅读教学步骤并设计出基于体裁分析理论的阅读课堂评价方式,达到教-学-评一体化。
课题主持人黄喆雯做结题报告
经过专家组质疑,主持人答辩,三位专家依次做出点评。陈春芳老师指出,课题研究兼具理论和实践意义,不仅对体裁分析理论和阅读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有意义的探索,为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和阅读主旨大意题解题策略提供充实的理论支撑,也为高中英语教师拓宽教学思路。研究促使教师群体更深入理解语篇建构的内涵,致力于开发学生的阅读理解潜能,尤其是抓住文章主旨的能力,并深入了解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际状态,挖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构建有针对性的具体策略。
曹卫东老师指出,该课题研究形成了基于体裁分析理论的英语阅读教学及阅读主旨大意题解题教学的教学案例集,并将实践、研讨心得体会整理成教育教学论文并积极进行投稿,课题组成员研究的案例中公开发表或已收录的论文有6篇。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引入体裁分析理论后,学生们在英语阅读理解和主旨大意题的解答方面显示出显著的提升。学生们对于阅读技巧的学习和应用表现出更高的兴趣和能力,尤其是在辨别文章体裁和根据体裁采取相应阅读策略方面。此外,学生们在概括文章主旨时也表现出更强的能力,这表明他们在捕捉文章核心思想和结构方面取得了进步。在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课题组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了新的飞跃。
崔美龄老师指出,课题通过分析不同体裁的文本特点与结构,探讨这些体裁如何影响阅读主旨大意题的解题过程。也探索如何将体裁分析理论融入日常阅读教学和解题教学中,设计并实践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步骤,并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评估体裁分析理论的应用效果,探究体裁分析理论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主旨大意方面的有效性。还基于文本分析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总结并提炼基于体裁分析理论的阅读解题策略,并归纳出基于体裁分析理论的阅读教学步骤并设计出基于体裁分析理论的阅读课堂评价方式,研究成果颇丰。
三位专家也就课题研究过程中可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进行了提点,并对课题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做出了指引。
谭宇斌课题组合影
李晓燕课题组合影
黄喆雯课题组合影
结题课题组合影
随着课题结题汇报会的深入交流与探讨,我们共同回顾了课题的研究历程,分享了研究成果,也收获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课题研究的过程充满了挑战,但也充满了收获。研究过程,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提升,力求在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中取得突破。我们也深知课题的研究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未来,我们将认真听取各位专家建议和指导,继续深耕研究,推动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在提升专业发展的同时,为纵深推进新课改落地课堂,也提供自我的思考方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