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广东华侨中学教育集团举行了24-25年省市级课题英语、地理、政治组开题报告会。本次会议展示了5个省市级课题,充分体现了我集团校教师的教研热情和创新精神。近年来,我集团校教师的课题研究数量不断创新高,彰显了“科研兴教,科研促教”的丰硕成果。会议由教研处副主任陈凤华老师主持,多位专家莅临指导,包括广州市培正中学副校长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崔美龄老师、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商务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主任副教授杨媚春老师、广州协和学校中学地理高级教师左亚平老师以及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中学政治教研员中学政治高级教师叶婉帼老师四位专家。参与本次报告会的还有来自教育集团校的老师们。
会议现场
会议伊始,麦剑文副校长致欢迎辞,向莅临现场的课题指导专家们表示诚挚的欢迎与感谢。他指出,这次开题报告会标志着教育集团在深度交流与合作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并强调,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理论支持与实践反思,而新课标、新高考和新教材的实施,迫切要求提升教育教学效果。课题研究是推动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麦剑文副校长致欢迎辞
按照会议流程,专家组推荐了崔美龄老师担任专家组组长,课题组主持人依次进行汇报。
2025年省规划课题《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主持人黄喆雯老师剖析了当前词汇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限制、广度和深度上实现三个突破。她从研究背景、意义、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等方面对课题进行了详细论证。
黄喆雯老师作开题报告
在答辩阶段,针对杨媚春副教授的提问,黄喆雯老师作为课题组代表进行答辩。她说,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基于预期的学习成果,围绕这一成果进行课程设计,形成以词汇为中心的教学框架。接着根据框架制定具体策略,并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及互评来检验教学效果。在推广方面,她提出了四步策略,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发表论文、利用网络平台以及依托教育联盟进行推广。杨媚春教授肯定了黄老师课题组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的有效性,并指出,现今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与词汇教学有机结合,利用AI工具辅助课题研究。
叶婉帼老师指出,开题报告中缺少核心概念界定部分,要注意报告的完整性。并提出,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要指明是哪个年级或者年级跨度,同时,要验证假设的合理性与否,有前测问卷调查,还需要有后测问卷调查。
崔美龄校长做最后总结并提出,通过开题报告会,课题组进一步理清了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与内容,强化了整体规划,以确保研究目标、内容与研究路线的有效匹配。并建议,研究要更体现单元整体教学,首先应构建词汇网络,再结合语篇,根据不同课型展开词汇教学。
专家组对课题进行开题指导
2025年省规划课题《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单元 “项目式”育人导向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余颖老师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预期成果与研究进度等方面全面细致介绍了本课题。杨媚春副教授认为本课题研究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强,同时建议课题组研究过程中注意学生成果的收集与归类,以体现英语“项目式”学习的育人效果,叶婉帼老师肯定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指出报告中对“项目式”学习的表述可能存在歧义,要重新梳理相关文献研究以保证逻辑的清晰。
培正中学崔美龄副校长认为本课题理论基础扎实,研究目标明确,可以继续对文献进行持续研究,再次梳理开题报告。
余颖老师作开题汇报
崔美龄副校长作开题指导
杨媚春副教授作开题指导
叶婉帼老师作开题指导
2025年市规划课题《基于新结构教学评框架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课题主持人余海翔老师作开题汇报,余海翔老师从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现状,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进度等方面全面细致介绍了本课题。叶婉帼老师对本课题做了详细的指导,她充分肯定了开题报告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及可行性,同时建议理清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成果导向要回归到对学生的育人成效方面,另外注重完善评价环节。
余海翔老师作开题汇报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课题《基于“五育融合”理念的初中英语跨学科课程开发研究》主持人番禺区南村镇侨联中学黄嘉斌老师从研究背景、研究基础、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进度八个方面全面细致介绍了本课题。本课题的创新点在于将初中英语跨学科课程开发与“五育融合”理念相结合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优化“研学后教”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跨学科融合课程开发,为初中课堂教学,特别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我校、南村镇、番禺区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提高我校、南村镇、番禺区英语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英语学习中遇到问题的习惯。
杨媚春副教授认为本课题研究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强,同时提出问题:
1.怎么开展多个学科的融合合作?
2.五育融合和五育分类在成果方面那里体现不够,后期需要多呈现出来。
培正中学崔美龄副校长认为本课题符合实践,研究目标明确,同时提出问题:
1.在撰写综述部分时,是否有必要查找相关的参考文献,并且这些文献是否应该与课题紧密相关?当前使用的参考文献是否存在时效性问题?
2.研究题目与实际研究内容是否一致,是否存在表述上的不规范?
3.对于预期成果,有没有更好的提升建议?
黄嘉斌老师作开题汇报
崔美龄副校长作开题指导
杨媚春副教授作开题指导
黄嘉斌老师答辩
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课题(青年专项)课题主持人谢敏老师作开题报告。谢敏老师从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创新点、研究基础和预期成果8个方面对课题《新课改背景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探究》作出开题汇报。他指出,该课题旨在深化课程改革,提升课堂效益。通过课题的研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凸显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落实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该课题研究联系真实情境策划项目式学习方案,拓展课本和学材的广度与深度,可挖掘有推广价值的教育案例。运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处理复杂的真实情境问题,需要打破常规学习壁垒,自主创新,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谢敏老师作开题汇报
专家左亚平老师对课题进行点评与指导,肯定了教师们在课题研究中的认真态度以及开题报告的规范性。她指出,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其研究较少主要受限于一线教师没时间落实实践,而该课题能利用学校和学校周边的资源进行研究是一大创新之处。同时,专家也从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如成员分工可更细、可在课堂中设计一些可实现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跨学科小实验。
陈凤华副主任进行会议总结
左亚平老师作开题指导
最后,陈凤华副主任对各位专家宝贵的反馈和指导表示感谢,鼓励各课题组积极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对开题报告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开题报告会,更是一次思想交汇的盛宴。专家们条分缕析的点评,高屋建瓴的建议,让课题组受益匪浅。老师们在汇报、答辩或观摩的过程中获益良多。课题研究让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课题研究让教师成为深度思考的教师,课题研究让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只是“鱼”而是“渔”。行则将至,做则必成,我集团校必将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