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华侨中学(简称“侨中”)作为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加强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合作,通过共建共享创新实验室、联合培养基地、实践创新基地等形式,开展五大联赛学科课程、STEM课程、人工智能课程实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双一流”高校对接,倾力培养“基础厚实,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创新人才。2022年至今,侨中学生在广州市科技创新大赛及广州市学科联赛中获得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15人次。
高二港澳班
何妍霏
第38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指导老师:邱英杰、庄小云、张东晓。
在大学老师和侨中老师的带领下我完成了对粤港澳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研究项目,并获得第38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在这前后长达半年时间里,我们共同撰写调查问卷、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最后拟定研究结论,而后我便一直倾力于准备最终的答辩。从参赛的点点滴滴中,我收获的不仅仅是项目本身的研究成果,而更在于学习忙碌之余迅速提升了科学研究能力,例如数据分析能力、演讲和答辩技能。这无疑是我在高中学习漫漫长路上学到的宝贵一课。感谢侨中为我安排了双导师,他们为我带进了科学研究门槛,让我对数据分析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何妍霏
高一理科创新实验班
程心颜、张语嘉、梁晨
第38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指导老师:邓君、张军平。
从初中开始,我们就对化学有浓厚的兴趣,这次能够有机会参加第38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取得一等奖佳绩,是我们小组成员们共同的努力得来的。在比赛的准备实验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指引和成员们的协作,我们学习到了很多,不仅仅学到了关于化学的知识,还学习到了如何与团队成员们默契的配合,还有在面对竞赛老师刁钻的问题时,该如何冷静从容的面对。相信有了这次的比赛经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更加严谨,精益求精,取得好成绩。
——程心颜、张语嘉、梁晨
高三理科创新实验班
李泰乐、郭佳、蒋霖锋、麦梓珊
广州市中学生化学联赛三等奖获得者,指导老师:何庆辉、朱少娇、张文。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广州市化学联赛,从开始准备到正式参赛的几个月时间里,我们一直利用周四8、9节,晚修和周末时间来训练,做练习,不断重温旧知识和学习更多课本外的知识,最终在老师的带领和帮助下,我们顺利完成了联赛并取得了三等奖。对我们而言联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当顺利完成了这个考验时,我们不仅仅收获了知识,而且调整了考试心态,拓宽了见识,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李泰乐、郭佳、蒋霖锋、麦梓珊
高一理科创新实验班
伍梓茵、曾静雯、任奕瑄
第38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果三等奖获得者,指导老师:邓君、张军平。
参加创新大赛于我而言是一次宝贵学习经历。在实验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实验所需要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也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魅力。实验中用到的原理和方法等拓宽了知识面,增长了见识。撰写研究报告的过程让我学会了如何将数据可视化,如何规范地写出结论……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创新,也需要正确认识实验的不足。我今后的学习生活亦是如此,每天都要反思不足,每天都要比昨天进步一点点。最后,要感谢侨中导师为我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伍梓茵
在这次化学创新大赛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提高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我们的项目名称是:泡柠檬的学问。期间,我们学习使用了分光光度计,间接碘量法等等。从刚开始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实验原理,再到做实验,最后总结,让我体验了一次完整的研究经历。同时,让我懂得了可以用化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让我受益匪浅。
——曾静雯
高三港澳班
白佩儿
高三理科创新实验班
陈永栋
广州市中学生数学联赛二等奖获得者,指导老师:武四海、李小琪。
高三理科创新实验班
林嘉涛、李诚康
广州市中学生数学联赛三等奖获得者,指导老师:武四海、李小琪。
这一次的比赛经历于我们而言是一次宝贵的人生体验。犹记得那时晚上都与练习题抗衡,在黑夜中点灯写题,每天都会为案的巧妙惊叹或是为自己写出的一个正确思路而欣喜;犹记得每周一节的辅导课上,老师的有条有理的思路,笔记本上满满的收获,都让我们记忆犹新。这样的训练持续了两个多月,这两个多月里收获良多,借着这样的机会,我们学习到了更多课本外的知识,如洛必达法则,圆锥曲线二级结论,感受到全身心投入数学的乐趣,收获到的不只是简单的一张奖状,还有一次不遗余力的努力,一次宝贵深刻难忘的人生经历。
——白佩儿、陈永栋、林嘉涛、李诚康
高二理科实验班
李甫伟、余俊杰、高嘉蔚、刘伟
傅晓涛、彭博文、古沚淇、王宝琨
广州市中学生物理联赛三等奖获得者,指导老师:张照滔、谭宇斌。
参加了本次物理竞赛,我们不但开阔了视野,增进了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们的认知境界,从一个高的层面认识了物理规律和题目。本次的物理竞赛富有挑战性,十分的灵活多变。题目并不死板,也并非难在繁琐的计算,而是巧妙地将多个知识点杂揉到一起,非常考验考生的知识储备及掌握程度。
除了联赛培训,侨中为我们创新班学生创设了许多交流与实践平台。例如高二期间,我还参加了2022年广东省中小学科技劳动教育实践人工智能实践活动,获得省赛二等奖。通过这些培训,我们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练。最重要的是借助竞赛机会出去外面看看,人外有人,题外有题,“书山有路勤为径,学冬无涯苦作舟”。学习的路途没有终点,知识的海洋仍不知深浅;通过这次宝贵的经历,相信以后的我会一直饱有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余俊杰
(2022年广东省中小学科技劳动教育实践人工智能二等奖获得者)
很荣幸能代表侨中参加广州市物理联赛。这次难忘的经历不但使我的物理知识水平提升不少,还让我有了不少心得体会。
竞赛题及大学普通物理的部分知识则需要自己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这需要我们耐得住寂寞,能独自一人坐在桌前长时间、高效率地连续工作。对于物理竞赛学习,我认为应该在高考能够灵活应对的前提下,先扩展自己的知识面,适当看一些经典的物理竞赛难度的题目,并结合实际情况粗略涉猎大学普通物理及高等数学中于竞赛联系密切的内容。回首这段经历,一无所知的我跨入了物理竞赛这神话般的殿堂,迷茫的探索着前路,在孤独中奋进,我变得更加坚强。现在,我取得了自己当初想都不敢想的丰硕果实,站在更高的台阶上,盘点两年的点点滴滴,总结出了不少经验和心得,望以后为学校取得更高的荣誉。
——王宝琨
高中校区初二级
黄颖琳、蔡佳宜、李雨桐
第38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果三等奖获得者,指导老师:庄小云、黄振南、谢惠。
参加创新大赛对我们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验。我们通过看报纸和网上的事例了解到网络欺凌给青少年带来的伤害,网络欺凌会使青少年的心理变得敏感,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研究。
我们组建团队开展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掌握了很多调查的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
我们觉得这是一次考验,感谢老师们的鼓励与支持,以后我们会以饱满的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黄颖琳、蔡佳宜、李雨桐
高中校区初二级
曹俊文
第38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果三等奖获得者,指导老师:庄小云、田露露、谢惠。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