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飞快地往后移动,远山不断地前移,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就像是几笔淡墨,抹在蓝色的天边……果真是“剡中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刘禹锡)。”连州的山脉在我们眼前绵延开来,此次不为探访山水,是为送教研修,互学共研,广东省蔡森名师工作室送教研修活动在5月12日来到到清远市连州中学。
一、接力续航,互学共研
醒目的欢迎词让人顿时感到温暖,一路舟车劳顿,荡然无存。下午在清远市连州中学观摩两节研讨课,授课教师均为广东省蔡森名师工作室成员。首先是广州市执信中学王琨老师执教《让作文立意走向深刻》,她以“千古文章意为高”为开场,与学生共享了两篇时评文章,逐渐打开学生的思路后她借势点拨——作文深刻的方法,即“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透过现象看本质;由果溯因,追溯根源,一果多因,层层深入,寻找内在关系;由果推因,预见发展。”她分析完毕,就给学生搭好了脚手架,然后抛出一段五一节期间热度很高的材料——“挖呀挖呀挖……”请同学开动大脑,对“为什么走红”这一核心问题进行思考。学生们主动上台板书审题后的立意,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学生动起来,活起来了。
王琨老师课堂剪影
最后,王老师以自己的预设展示,引导学生增加了思维的深度,拓宽了思维的广度,她的课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课后,学生的求知热情高涨,课后就新生的疑惑和王老师进行了交流。
连州中学彭惠梅老师在高二(3)班执教《起承转合,文脉清晰》一课。前后两课形成接力课,前后呼应,课程思路清晰,学生受益匪浅。彭老师通过古诗词的章法引申到议论文的结构章法,让学生有章可循,接着通过分析教师下水作文起承转合方式以及高考优秀作文的起承转合方式,让学生清晰明了了起承转合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实际写作中的细则、要求。
彭惠梅老师课堂剪影
接下来是讲练结合,彭老师让学生用起承转合的结构章法拟写作文提纲,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根据当堂所学章法,结合上一节的立意如何深刻的思考,学生很快拿出成品——时评文章的起承转合的结构,真正实现了课程的接力。
学生展示自己提炼出的观点、正转、反转、进转的思路,显示了作文指导课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力度;提升了学生概括提炼、联想想象力。两节接力课后,学生的求知热情愈发高涨,他们与执教老师讨论了很久,终于,学生豁然开朗,思路更加开阔。
一路的青山,一个下午的精彩,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
二、名师引路 文化叹赏
“行万里路不如名师引路。”连州中学何珍校长就这句话进行了开场。
连州中学何珍校长与工作室成员在校园合影
名师工作室的接力课结束后,蔡森老师在连州中学作了“慧语达道,以文化人”的讲座,连州中学全体教师参加了讲座。讲座内容深邃,意味深长:他通过讲述自己教育的经历和教育故事,总结教育不断往复的特点。强调“君子之风,卑以自牧”,教育者尤其应当以之自我激励,不断成长;“好的教育就是让学生发现自己,成为最美好的自己。名师引路道:不断地追溯和反思教育的目的,切莫把教育的目的变味,将教授知识变味,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最后他以真诚的期盼进行指引:希望同行在新课程改革中有突破,乘时代东风,将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不断积累,不断成长。
讲座结束了,思考并未结束:教育是成人达己的事业,学生成长了,就成就了老师,也成就了学校。不知不觉间,我们走进了燕喜牌坊,置身于环境幽雅的园林,然后就忙不迭地拍摄眼前古色古香的美景。
一个公园建在一所学校里,抑或说一所学校建在一个公园里,不论怎样,连州中学拥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刘禹锡讲学的学堂旧址兴建的学校,文化的浸染和熏陶都是无与伦比的。
在这么一个有文化韵味的学校教书育人,学习成长,师生的幸福感真让人艳羡。一人,一堂,一校,一方文化,真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校不在大,有文化就名。”
连州中学何珍校长带领我们参观了校园里的“刘禹锡纪念堂”,刘禹锡的豁达与坚守让人缅怀不已;我们参观了公园里的学校,学校中的公园,感受了燕喜文化,真是“古韵燕喜,风雅连中”,名不虚传,此次研修,不虚此行。
三、结对成长,辐射引领
长途跋涉的疲惫感,瞬间被沿线的连州山水美景驱赶,5月13日上午到达清远市教育研究院,名师工作室立即投入到师徒结对仪式中,蔡森老师向年轻老师赠送了王荣生教授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以此共勉。
接着,广东华侨中学的谢致欣老师分享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9年的德育工作历练了她,丰盈了她;名师工作室共同研修让她在教学教研有成长。她回顾了自己参加广州市青年教师技能大赛的经历,说课环节、即兴演讲、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理念一环一环的渗透,一点一点的奇思妙想……她娓娓道来,与会的年轻教师颇受启发,掌声雷动。“全力以赴,享受提升的过程,站在自己热爱的世界里闪闪发光。”儒雅的她温婉而坚定地道出自己的理想,并为此次发言做了结语。讲座后,许多年轻学员纷纷上前争相添加她的微信,教育是用一颗树去撼动另一棵树,青年教师的成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清远市教育研究院的邵献计主任赞赏了谢致欣的发言,同时对清远市青年教师的发展成长寄予深切的期望:勇于实践,不负专家的引领!
两日的研修送教暂时告一段落,但在清远市,工作室的研修还有本土的领跑者如郭学萍、苗臣耿、彭惠梅老师,继续发挥他们的辐射引领作用。
人在征途,峰峦如聚,碧岫堆云,青山削翠,林海莽莽蓁蓁,心中思绪万千:研修活动丰富而紧凑,两天的容量需要好好消化,无论是研讨接力课的精彩,还是名师讲座的深邃;无论是工作室结对的满满仪式感,还是青年教师成长故事的激荡和震撼,都萦绕心头,余味无穷。
踏上来时的路,是归途也是启程,互学共研,我们的成长一直在路上。“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我们要历经长期的研修,坚韧不拔,我们不会择地而息,趋乐避难,安逸躺平。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工作室成员历经两年多的研修,依然慎始而敬终,随时整装待发!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