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高考Ⅰ卷作文原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新课标Ⅰ卷】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阅古今故事 予精神力量
王朝辉
世间的每一个生命,都以自己的过往创造着精彩的故事;而历史长河中的每一个好故事,或触动心灵、启迪智慧,或指点迷津、改变命运,或予人启示、展示民族形象,均蕴藏着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奋发图强,砥砺前行!
好的故事,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与沟通。当朋友面临困境,我们可以和他讲讲苏东坡的故事。智慧而豁达的苏东坡,一个多才多艺、为世人所喜爱的大家,经历多少贬斥与打击,但他依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每到一处贬谪之地,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他总是以自己的智慧创造着生命之乐:与百姓一起劳作,兴修水利,改善当地人的生活条件。有时,他又以自己充满智慧的创作调侃着生活的艰难,以自己风雨中的豁达激励一代代身陷困窘之人。听了苏东坡的故事,我们的朋友一定会理解并释然于眼前的困境,从而积极地面对困境。因为,好的故事,触动心灵,怡养性情,修养品格,启迪智慧,予人以生命的力量。
好的故事,让人坚强,从而改变我们的命运。生命之路,有鲜花,有荆棘;有坦途,有坎坷。那些面对荆棘与坎坷、传递坚强品格的故事,不仅让人闻之动容,更给人以力量,让人走出生命的低谷,穿越生命的黑暗。被称为圣人的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推行仁政,周游列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然终未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伟大的灵魂,却永远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伟大的形象,永远值得人们瞻仰。还有近现代史上那些前赴后继的革命者,当代那些无私奉献的扶贫工作者、科研工作者。他们的精神,永远镌刻在我们灵魂里,让我们学会坚强,懂得坚守,让我们更坚定地度过彷徨的岁月,为我们指引方向,改变着我们的命运。
好的故事,不只是个人的故事,而且是民族的故事、国家的故事。每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二十多年前的南海撞机事件,我们的英雄王伟,为了保卫我国南海领空,以自己的生命捍卫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他用军人的担当和责任,让侵略者看到了中国军人的铁血,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底气。我们也不会忘记,戍边战士肖思远,当印度边防部队越线侵犯我国领土时,他与战友拼死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自古至今,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苏武、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刘胡兰、董存瑞……每一个闪亮的名字,都令人记忆犹新。正是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滋养着我们强大的民族魂;正是他们的精神,让敌人学会守界,不敢谋我中华、犯我中华!
如今,立于风云变幻、错综复杂之国际形势,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又应该创造怎样的故事,给人们以怎样的精神力量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延续民族精神,继续“讲好”中国好故事!
王朝辉老师简介:语文科组长,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所教学生多人录取在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教学方面,形成了“素养为本”的教学思想与“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并重”的语文教学风格;重视教学反思与研究,重视写作;热爱教育,亲近学生,深受学生喜爱。
二、讲中国好故事,传中华正能量
李中彦
好的故事能触动心灵、净化灵魂,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个人命运,可以展现民族形象,诚如材料所言,故事是有力量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吾辈当讲中国好故事,传华夏正能量。
什么是好故事?好的故事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给人以知识和智慧,好的故事使人振奋而非沮丧,好的故事能引人入胜而不会枯燥乏味。
回顾历史,中华大地上就流传着多如繁星的好故事。从《山海经》到《韩非子》,从《霍小玉传》到《宣和遗事》,从《西厢记》到《红楼梦》,好故事是华夏优秀文化中的璀璨明珠。近代以来,更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革命英雄故事;揆诸当下,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谱写了春天的故事、四化的故事、新时代的故事,无数逆行者和奋斗者的故事……
好故事能改变人的命运,在于其中拼搏不息催人奋进的力量。时代楷模黄文秀毅然回乡当村官,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诠释了党员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张桂梅老师坚守华坪女中,奋斗在教育一线,演绎着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动人故事;民企精英俞洪敏无惧转型挑战,奋斗在直播带货一线,践行着承担责任、对抗命运的强人诺言……这些人以一片叶摇动另一片叶,以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以自强自刚改变自己乃至他人,向我们讲述了最动人的好故事,是我们谱写时代新篇章的无穷动力。
好的故事更展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大国的形象。习近平主席号召我们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真实美丽、立体生动的中国。疫情三年,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中国声音、中国故事历历在目,一批又一批逆行者以大爱谱壮歌、热血写春秋,筑起守护国人的万里长城,向世界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正如2023春节电影《流浪地球2》里的著名台词——“危难面前,唯有责任!”。这是我们发出的时代强音!
作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青年,好故事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要从中吸取了无穷力量,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我们更要早立志,立大志,以自己的青春,努力演绎好故事,积极传播好故事;作为开创未来的生力军,我们要将个人故事融入国家民族的事业中去,不负嘱托,勇挑责任,乘风破浪,扬帆起航!发中国声音,传华夏力量!
李中彦简介: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毕业于广州大学,教育硕士。广州市教育局百千万工程第二批中学名师培养对象,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所带高三毕业班成绩显著,获市学科高考突出贡献个人奖和集体奖。积极辅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收获颇丰。积极撰写论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多次参与省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取得优秀成果。
三、听故事,讲故事,续写故事
李 晶
我们都喜欢听故事,故事里有跌宕起伏的精彩,有天马行空的想象,故事的悲欢离合让我们更加珍惜平淡如水的日子,故事的爱恨情仇让我们明白人是感情的动物……故事触动心灵、启迪智慧,还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故事塑造着一个民族的形象。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解释着我们从何而来的困惑,大禹治水、武王伐纣等历史故事记载了千百年来我们的奋斗与经验,拔苗助长、刻舟求剑、杞人忧天等成语故事蕴含了很多发人深省的道理。我们听着这些故事成长,我们知道了祖先开天辟地,在抗争中生存,知道了一路以来的岁月静好,皆因有人负重前行。在牙牙学语时听来的故事,让我们明白自己是炎黄子孙,课本里面的故事,让我们明白肩上的责任。故事有血有肉,有笑有泪,是先辈们付出与收获的经验,是前人们对后人的爱护与警醒,我们听着故事成长,我们长成了可以转述故事的人。
故事体现着我们的价值取向。说书人讲《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对国家忠,对朋友义;戏台上演《牡丹亭》,游园惊梦,彩云易散琉璃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史书里有《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听过中山市吗?知道中山路吗?广州还有中山医。推翻帝制,倡导民主,国父孙中山,有很多很多故事。听过星海音乐学院、仲恺农业学院吗?知道东坡肉、包公鱼的由来吗?有没有去过杜甫草堂,瞻仰过武侯祠、岳王庙?故事无处不在,无处不在的故事,真实地告诉我们什么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些融进了我们骨髓的精神,指引我们在新时代撰写新故事!
故事纪念英雄,英雄造福世人。新时代有新时代的挑战,新时代有新时代的故事。我们致敬经典,《国家宝藏》用还原历史的手法讲述国宝的故事;我们记录当下,用镜头、用文字,科研路上有大漠西北的敦煌女儿樊锦诗,烈日田间的水稻之父袁隆平,还有一批银发知播们春蚕不老。奋斗的精神古今如一,电影《夺冠》展现了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女排传奇,《流浪地球》设想要寻找人类新家园,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我们相信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争取。
还没有文字就已经有了故事,故事里有爱有恨,有遗憾有追求,前人用故事告诉我们他们的努力,我们用现在的奋斗为后人留下精彩。
昔人留存故事中,
成败悲欢口口传;
你我一心齐努力,
不负前人著新篇!
李晶老师简介: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毕业于广州师范学院,有25年高中语文教学经验,教学成绩稳定,曾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教师,多次获高考语文突出贡献奖及高考语文质量优秀评卷员称号。曾参加高三语文中心组工作,教学论文多次获市级以上奖励,教学受学生及家长的肯定。
四、讲好中国故事
冯少虹
好的故事如春风细雨,无声润泽着人类灵魂。盘古开天的献身精神,牛郎织女相约七夕的坚贞,夸父逐日的顽强不屈……这些故事滋养着我们的品性与心灵。放眼人类文明发展史,具有生命力与延续性的民族定有着丰富而动人的故事。因此,好的故事具有强大力量,滋润心灵,锻造民族品性,展示民族形象,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
故事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起到积极抑或破坏作用,取决于故事的“好”和“坏”。那何谓好的故事?“故事”,即旧事,可以说过去的每一天都有无数的故事,然而经过时间筛选,留存至今的只是其中极少的一部分。流传至今的远古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黄帝大战蚩尤,其产生于中华文明的滥觞期,回应的是先民对于“我从哪里来”的叩问,凝练了先人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先秦时期,作为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孔子固穷、孟子三迁、庖丁解牛等故事则彰显了先贤的处世智慧和朴素而深刻的人生哲理。由此,所谓好的故事,既立足当下思索,又能穿越千年历史迷雾,始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浸润无数国人心灵,锻造民族品性,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宝库。
个人成长需要好的故事,民族精神的丰富、深化与展示同样需要好的故事。与抽象和略显枯燥的理论不同,故事以其通俗、生动和活泼的特点能在短时间扣人心弦,动人心扉,启迪智慧。对个人而言,好的故事宛如北斗,指引方向,改变命运。从闭塞的西部小镇,到星辰大海,31岁的北航教授、博导桂海潮,是我国首位非军人航天员和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作为高考全县状元,他出乎意料地放弃了北大,坚定地选择了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原来是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飞船一飞冲天的故事深深地感染了他,在年少的他身上播下了航天梦的种子。杨利伟的故事引领着桂海潮的人生方向,而桂海潮的故事同样激励着无数青年学子。正是这样一批批不懈奋斗、不甘平庸的航天人的故事构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并成为新时代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人的故事广泛地被讲述着、传播着,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也成为我们民族对外展示的重要内容。
好的故事具有强大的力量,因此要讲好故事。一方面,我们要讲“好的故事”,实际上,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好的故事俯拾皆是,从远古的神话故事,到近代为民族独立而奋斗的革命故事,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拼搏故事,以及当下新时代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感人故事,这些都是民族的共同回忆,绘就民族底色,需要我们提炼、整理和传播。另一方面,要“讲好”故事,要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故事,充分借助新时代科技手段,将故事讲到人们心里去。
陈独秀先生有言:“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作为青年的我们,要聆听好故事,在好的故事当中汲取人生智慧,坚定人生志向,更要成为新的中国的好故事的参与者和建构者。
冯少虹老师简介:中山大学文学硕士,广东省蔡森名师工作室助手;主持了广州市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研究》,参与省市级多项课题,在《广东教育》《粤海风》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积极探索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曾获校解题大赛一等奖,论文《小说群文阅读中的叙述视角》获校论文评比大赛一等奖。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