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临近考试,有很多同学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波动,焦虑不安、浮躁烦恼、睡眠不好、心慌意乱,或者突然变得很敏感、纠结。这些心理波动的表现各不相同,但在心理上是有共性的,都是由于过度紧张和缺乏信心导致的焦虑表现。
数据显示,超过70%的同学表示曾经或正在遭遇考试焦虑,想到考试感到紧张、害怕,甚至还会有手心出汗、心跳加快等不太舒服的身体反应,在考前几天更是如此。那要如何应对考试焦虑、恐惧等情绪困扰呢?
一、认识焦虑
焦虑在心理学上是一种指向未来的负面情绪,使我们针对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感到不安、担心或者害怕。你不知道考试会有什么题目,你不知道自己那天的状态如何,人的本能就可能会想象一些最坏的情况,然后自己提高了紧张程度。
应对焦虑,首先要理解焦虑情绪本身并不是我们的敌人,他是我们身体和大脑的一种情绪状态,是我们内在拥有的长期进化的成果之一。进化心理学研究已经明确揭示,焦虑情绪其实是身体和大脑的一个信号,功能是促使我们重视小概率风险或者为某事提前做准备。
在考试之前产生焦虑情绪本身是正常的,而且如果完全没有焦虑的时候,学习效率其实反而并不高。当然,如果焦虑过度严重,也会干扰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说,存在一个适度焦虑范围,如何找到并保持自己的适度焦虑范围呢
二、接纳焦虑
关键在于接纳焦虑的产生,并找到合理的放松应对,在焦虑过高的时候有效疏解。接纳焦虑的产生是指不要因为焦虑情绪而产生更多焦虑,陷入恶性循环。比如,假设你不知道焦虑的生理进化意义,在感受到焦虑之后,给自己贴上一个心理素质不好的标签,那下一轮焦虑就会因为这个标签而进一步加强,这就会有一个思维偏差,导致焦虑的恶性循环。
我们在焦虑情绪影响下,会冒出很多奇怪的想法,或者经历很多不同的感受,有些同学会感到很容易饿,有些同学则会因为焦虑而茶饭不思,有些同学在睡觉的时候听到心跳声,感到心烦意乱,还有些同学会一边写字一边感觉自己的字迹不好看而烦躁等等。这些以前不会在意的细节在焦虑情绪下被你注意到,又上升为新的焦虑来源。
我们首先需要理解,这些状况都是焦虑的一个表现,是正常的。有这些焦虑的表现并不可怕,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控制焦虑,防止出现过度情况。在真正有效的放松方法中,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在帮助你的大脑转换一下工作状态。
三、应对焦虑
复习工作中90%以上的外部刺激来自于视觉和听觉。然而很多时候,我们要舒缓压力、放松自我的时候,常常还是会选择看电影、看电视、看手机等方式,而这些视听任务虽然是以休闲为目的,但大脑仍然是同一个视听的工作状态,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你虽然在刷剧,但是那些让你烦恼的画面或别人说的话还是会不受控制地冒出来。
科学的放松应该是在五感中更多依赖视听觉以外的感觉器官。比如我们全身上下最大的感觉器官“皮肤”,它会给我们提供触觉信息,桌面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椅子背儿是硬的还是软的,这些平时我们根本不会在意的触觉感受。在你面对压力,想要换换脑子的时候,其实是一个更有效的分心刺激。很多放松技巧都是根据这样感官转换的原理,引导我们关注自己的呼吸和身体肌肉动作等等,依赖于触觉的信息。
比如一个非常简单有效控制焦虑的方法就是深呼吸,它会帮助我们为接下来的理性思考做好准备,让自己重新控制住脱缰野马般的焦虑情绪。放松呼吸比正常的呼吸更深、更慢,呼吸的部位更低,通常在腹部而不是胸部,控制腹部随着呼吸向外向内动起来。通过呼吸放松告诉我们身体是安全的,可以放松的。你可以在坐着或者躺着的时候闭上眼睛,通过鼻子缓慢地吸气、呼气,然后注意在吸气的时候让腹部向外扩张,在呼气的时候刻意使劲儿收缩腹部。你可以尝试想象自己在聚精会神地看着腹部的起伏,大约10次之后就会进入到放松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些自我思维按摩,回想一下自己跑步、投篮或者唱歌跳舞等活动的状态。在自己做那些事的时候,自己的大脑有没有不停地针对自己肢体活动打分呢?一般我们都不会给自己打分。如果有别人不停地在给我们打分,我们肯定做不好。相反,我们在集中精神,按照自己的记忆,包括头脑中的言语记忆和身体上的肌肉记忆,只关注于把每个动作完成,而最终的成绩取决于我们自己,做好自己的动作。
考试也是一样的,我们看到的分数其实并不是考试本身的一部分,那是每次考试之后为了下一次考试提升而得到的反馈,把分数和自己该做的思考、动笔等动作分离开,聚焦到自己能够控制的部分,这才是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每一个细分动作,整理考试中自己要检查的东西,细化到答题卡是否填错,这样聚焦于每个动作,先把规定动作做完整,这比空洞的思考做好整体要有效得多,也是自己能抓得住的。
“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考试从来都不是单纯地比拼智力或知识储备,也是心理、身体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挑战。面对重大挑战,相信他们能以更平和乐观的心态迎接挑战,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战高考!
资料参考:广州教育研究院考前心理辅导《考前心态调节指导》(中山大学 穆岩教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