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0年到2025年
从红砖绿瓦到现代化校园
侨中用九十五年的时间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教育画卷
九十五载弦歌不辍,九十五载桃李芬芳。2025年5月5日,广东华侨中学建校95周年系列活动学长生涯发展分享会在高中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多位杰出校友现场分享他们的成长历程、学术成就和职业发展,让广大侨中后辈汲取灵感和动力,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充分展现侨中95年办学历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育人成果。
一、多元发展,从侨中启航
(一)艺术之路,文化传承
1979届校友,国家一级美术师张思燕校友回忆起在侨中的求学时光,言语间满是自豪。那时,尽管学校尚未拥有如今重点中学的光环,但拥有全市第一个数学特级老师,浓厚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侨中,张思燕校友不仅收获了扎实的知识基础,还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每晚坚持阅读的习惯,让她实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受益匪浅。
工作后,张思燕校友在艺术领域大放异彩。她参与众多重要活动,在墨西哥展示中国文化艺术,与大使合作创作书画作品;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办个人展览。这些经历让她深刻认识到,艺术不仅是个人才华的展现,更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桥梁。她还分享了自己在国外因语言不通遭遇困境的经历,提醒同学们学好外语和本土语言的重要性,鼓励大家通过艺术培养审美与创造力,让艺术丰富生活、滋养心灵。
(二)文字为舟,书写人生
1999届校友,国家一级编剧罗丽校友从侨中的课堂起步,踏上文学创作之路。中学时期,她便明确了对文字的热爱,而班主任老师的包容与鼓励,更坚定了她在文学道路上前行的决心。
罗丽校友强调,在人生选择中,要清晰认知“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她认为文科对塑造人类精神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鼓励学弟学妹们永不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始终保持内心的光明,做一个脚下有根、心中有光的人。
(三)科研逐梦,探索海洋
2000届校友,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毅能校友在侨中的经历同样影响深远。初中时,他通过电脑派位进入侨中,幸运地进入特色班。在侨中,他不仅在数学学习上成绩优异,斩获多项竞赛奖项,还培养出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加入侨中管乐队的经历,让李毅能校友对科学与艺术的内在联系有了深刻理解。在乐队中,他学会在团队中找准定位,锻炼出从容应对挑战的心态,这些能力在他日后的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工作初期面临专业转换的困难,但凭借在侨中养成的坚韧品质,他最终在海洋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为国家海洋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黄湘老师主持分享会
二、辩证思维,点亮未来
在互动环节,校友们与同学们深入探讨学习和成长问题。谈及学习与兴趣、天赋的关系时,罗丽校友认为,文科学习需要对文字和情感有敏锐感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也要结合自身能力和社会需求进行选择。
张思燕校友以自己理科思维与文科职业结合的经历为例,强调文科和理科在高端是相通的,中学生应打破学科界限,培养辩证思维。理科生可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提升感性思维,文科生也需用理性思维分析问题,如此才能在未来灵活应对各种挑战。
李毅能校友在回答科研领域选择问题时,提到要综合考虑兴趣和发展前景,鼓励同学们在感兴趣的领域深入钻研,同时关注社会需求,将个人兴趣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三、薪火相传,共绘蓝图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刘尚霖、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林盈盈、中山大学本科生余俊杰三位校友分享了在侨中的成长故事。他们因侨中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认真负责的老师和丰富多样的发展机会,选择在侨中继续高中学习。在这里,他们不仅取得优异学业成绩,还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抗挫能力和自信乐观的心态。
刘尚霖是侨中2019届毕业生,中考以735分入读侨中高中部。他表示,侨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供选修课程、科技节等展示兴趣特长的平台,还有各地研学实践,能让学生体会社会发展及需求。高中时期参加学科竞赛培养了他的问题意识,为其现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打下基础,高中培养的辩证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也让他在大学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今年9月他将进入博士阶段学习。
余俊杰是侨中2024届毕业生,现就读于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高中时,跟随学校前往腾讯等前沿企业及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交流学习,激发了他对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的兴趣。他还获得科创智造类人工智能项目二等奖,这些课程和项目培养了他的创造力,让他更有目标地学习专业课知识,明确未来方向,如今他已着手筹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或加入实验室学习。林盈盈校友则着重提到高中阶段培养的抗挫能力对自己的重要性。
在这场分享会上,六位校友以自身成长故事为引,深情寄语学弟学妹,号召大家珍惜校园时光,踊跃参与多元活动,全方位锤炼综合素质。这场分享不仅是个人经历的生动讲述,更是侨中精神的薪火相传,充分彰显了侨中学子爱国、正直、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作为全国航空特色学校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侨中始终深耕创新人才培育领域。校友们的卓越成就,正是学校教育实力与办学成果的有力注脚。近两年来,侨中为广东省、广州市“英才计划”输送24名优秀学子;自2017年至今,在各级竞赛中更是斩获国家级奖项459人次、省级1895人次、市级1329人次,亮眼成绩见证着学校在育人道路上的坚实步履。
南方日报报道
《广东华侨中学:九十五载育英才,构筑创新生态》
扫码查看报道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